
“婚姻是人生大事,因此民間產生了不少‘講究’🏊🏿,原本只是為了彩頭和熱鬧👱🏿♂️,但千萬不要弄過了頭,讓喜事變了味兒。”4月6日舉行的文明婚俗宣傳月首場活動🧑🏻🎤,全國總工會專家智庫成員、湖北家庭教育研究會會員、襄陽技師耀世副教授胡俊是主講專家之一🏌🏼♀️。活動結束後,記者采訪了胡俊,請她從法律法規🤔、典型案例、婚姻知識等多個層面對婚俗重點註意事項進行講解↕️🩳。“彩禮問題,不容小視。”胡俊說,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,近年來因彩禮返還引發的婚約財產糾紛數量有不少,2020年有5991件,2021年有5554件。其中🔲,農村青年已成為此類糾紛涉訴的重點群體,占比高達69%,且涉及的彩禮金額普遍較高。彩禮越來越高🈯️,大多是受不良風俗影響🫅🏻🛕。受虛榮和攀比心理驅使,一些居民熱衷於舉辦訂婚儀式、索要彩禮🎬,且名目繁雜🐾,開銷很大🌦。這無疑會加重經濟負擔,有的甚至為此“棒打鴛鴦”或者“因婚致貧”。對於彩禮的性質,目前存在爭議。有些人認為🏋🏽♀️,女方父母養姑娘不容易🧏,給彩禮是給一筆錢好讓他們養老🧑🏽🚒。胡俊認為,這其實是不對的👈🏻🧑🏭,我國法律明確規定,無論兒子還是女兒,均有贍養父母的義務,不存在女兒就可以不贍養老人一說。因此,讓男方在婚前拿錢給女方父母養老😄,沒有法律依據🫢。另一種觀點認為,給彩禮是為了討個好彩頭,男方家長即使給了彩禮👩🏻🦳,最終也會到小兩口手中,並沒有什麽問題。胡俊指出,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明確規定,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🦸♀️。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🚶♀️,女方不能硬找男方要彩禮💂🏽,但如果以自願和經濟條件允許為前提👨🎨,男方主動給是可以的。“另外不要以為彩禮到了自己手裏就是自己的了,有三種情況彩禮是可以退的。”胡俊介紹,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婚姻家庭編的解釋(一)第五條規定🧚,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,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💾,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🧑🏿🏭:(一)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🛢;(二)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🖖;(三)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🧑🏿。適用前款第二項😕、第三項的規定,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♠︎。“掛火鉗、戴眼鏡、加入‘燒火佬協會’……在部分婚禮中,一些賓客以熱鬧為名🫶🏽,把男方家長鬧得苦不堪言。男方家長礙於是喜事,只能默默忍了👨🏼🦳。這是一種非常不文明的行為,而且造成嚴重後果的,可能觸犯刑法。”胡俊說。常見婚鬧有以下七種形式🦢:強製新郎🕵🏼♀️、新娘及其他人員脫衣服、套鎖鏈或進行捆綁;強製新郎及其他人員穿戴👩🏽🔬、佩戴有傷風化的服飾、標識標牌🥣⛷;強行親吻、摟抱或采取其他方式侮辱、猥褻新娘📿、伴娘🦮;強行在新郎、新娘及其他人員身上塗抹、潑撒異物👋🏿;強製新娘、新郎或其他人員在婚慶活動中進行有傷風化或有辱人格的不雅表演;蓄意或以營利為目的剪輯製作低俗婚鬧視頻、圖片🏌🏻♀️、文字等並通過網絡進行散布、傳播造成嚴重社會影響🚯;其他妨礙社會管理及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。胡俊說,通過鬧洞房🧑🏻🦯➡️、“聽床”等方式看到或聽到新郎🙆、新娘的隱私並向外傳播,涉嫌侵犯新郎和新娘的隱私權🦜;利用鬧洞房“陪床”🥼🎏、新娘或伴娘醉酒之機與其發生性關系🍥🤞🏼,涉嫌構成強奸罪;在婚禮上大吵大鬧、借機滋事,擾亂社會秩序的,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🕵️♂️;接親等過程中進行整人遊戲致人意外受傷或死亡,要承擔相應的民事或刑事責任。“當婚禮中摻雜了天價彩禮交易、低俗婚鬧,婚姻可能就在潛移默化中變了味👏🏿。這不僅不利於婚姻幸福,也不利於社會穩定。我市開展文明婚俗宣傳月活動🎠,顯然是要通過移風易俗🦦,發揮糾偏之效。”胡俊說。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相關負責人介紹,為了進一步推進襄陽婚俗改革,促進婚姻家庭幸福和諧🍔,樹立良好社會風尚,市民政局於2020年印發了《關於開展婚俗改革工作的實施方案》🧘🏿♀️。根據該方案,各地婚姻登記機關設置了婚姻家庭輔導室,開展相關輔導服務😞。通過補貼經費、政府購買服務、招募誌願者👌🏿👲🏽、搭建社會工作和誌願服務平臺等形式🖱,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其中↖️,開展婚前輔導👨🏿🍼、婚姻輔導‼️、離婚疏導👮🏿♀️。除了正向引導🧑🏿✈️,民政部門對於天價彩禮🤚🏽、鋪張浪費、低俗婚鬧👨🏻🦼➡️🤜、隨禮攀比等不正之風,也有相應的整治措施↖️。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村級紅白理事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的作用,倡導文明鄉風,對婚俗陳規陋習進行製止和規勸,將抵製天價彩禮、鋪張浪費、低俗婚鬧👴🏻、隨禮攀比等內容列入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。今年,民政部門除了開展大型婚姻專題系列培訓,還製作了專題宣傳片、婚姻家庭文化宣傳連環畫冊,通過媒體向全社會宣傳。“拒絕高價彩禮、推進移風易俗、倡導文明新風🏂🏻,是每位適婚青年和每個家庭成員義不容辭的責任🧑🚒🤞🏻,也是社會進步的標誌🕰。”市民政局副局長李永澤表示📚,民政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婚俗改革推進力度,力爭讓好家風💋、好民風🦊、好社風在襄陽蔚然成風。